終於有機會來到故宮南院來踩點了!!
故宮南院坐落在臺灣嘉義縣太保市,鄰近高鐵嘉義站和蒜頭糖廠。
以蒐藏、研究、教育、展示亞洲藝術品與相關文物為定位,另設有人工湖和主題花園等。
寬闊的一樓展廳
入內禁止飲食,有未喝完的飲料或食物可以放置物箱
每格置物箱的圖案都好別緻
從窗外看出去有一片綠湖和草地,下方還有很多小朋友再玩沙
開放時間
地點 |
開放時間 |
開放時間說明 |
---|---|---|
博物館 |
09:00~17:00 (假日延長至18:00、週一休館) |
|
園區 |
05:00 ~ 24:00 |
|
遊客中心 |
09:00 ~ 17:30 (假日延長至18:30、週一不開放) |
|
兒童創意中心 |
09:00 ~ 18:00 (假日延長至18:00、週一休館) |
|
亞洲藝術文化資料中心 |
09:00 ~ 17:00 (週六延長至18:00、週一、週日、國定假日不開放) |
|
門票資訊
- 博物館平日開放 9人以下 散客現場購票,惟假日人潮眾多,建議先行上網預約,以減少現場排隊等候時間;為維持優良參觀品質,10人以上團體參觀,請事先預約入館時段,預約參觀。
- 售票及取票時間:08:45 ~ 16:30 (假日延長至17:30)。
票種 |
票價 |
適用範圍 |
---|---|---|
參觀券 |
150元 |
|
65歲以上者(假日)參觀券 | 75元 |
|
免費 - 憑證明文件至售票處兌換免費參觀券 |
0元 |
|
- 免費參觀時間:1月1日元旦、農曆1月15日元宵節、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9月27日世界觀光日、10月10日國慶日、10月17日台灣文化日。
入館要記得戴口罩
喜歡室內這交錯複雜的設計
如果是真的樓梯就好玩了
精美的門票,買了特展的票
圖源: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4011105
佛教自西元前三世紀起向亞洲各地傳播,於一世紀初傳至中原漢地,而藏族則遲至七世紀始與之接觸。
西藏佛教雖大部承襲印度後期大乘佛教(Mahāyāna Buddhism)特色,亦吸收相當程度的漢傳佛教內容,再融入當地原始宗教習俗,而發展成為今日的獨特信仰體系。
藏傳佛教各宗派皆形成「轉世化身(藏語Tulku)」的傳承世系,漢人稱之為「活佛」。
此項傳統未見於印度或中國,在西藏也是漸進發展而成。無論七至九世紀的「前弘期」佛教或十世紀末復興的「後弘期」佛教,藏區佛寺的領導承繼皆採師徒或家族制。
十三世紀,噶瑪噶舉(Karma Kagyu)派為決定教派領袖,首先採用轉世(Reincarnation)制度。
十五世紀,活佛體制已漸為各派採納,迄今仍係藏傳佛教領袖的主要傳承方式。
宗喀巴(Tsongkhapa, 1357-1419)於十五世紀創建格魯(Gelug)派,初期發展採師徒傳承,後亦兼納轉世體制。
十六世紀末,蒙古諸部陸續接受格魯派為主要佛教信仰,並將藏語Tulku譯為蒙語「呼畢勒罕(Khubilghan)」。
滿族入關前,因蒙古部落影響而接觸藏傳佛教,入關後更扶植格魯派為滿、蒙、藏三族共同信仰。
對於呼畢勒罕的承續,清廷曾建立完整的官方認證體制,透過正式冊封與定期納貢,由格魯派掌理蒙藏地區政教事務。
本特展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佈陳內容,一以介紹清廷與各重要活佛間的互動,一以說明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
宗喀巴金像
據背光背面銘文,本件乾隆四十六年(1781)以西藏作品為型,照式範金鑄成。
宗喀巴(1357-1419)雙手胸前成說法印,手中各撚一莖蓮花,花頂左側托經右側托劍,接象徵智慧。亦說黃教創祖師為文殊化身
象牙瓔珞冠、象牙瓔珞衣
象牙及動物骨骼雕製成的骷髏五佛冠和瓔珞裙,是蒙、藏族年節法會演舞喇嘛穿戴的服飾配件
冠上飾代表五方佛的梵文字母,腰間飾法輪、金剛杵,墜飾寶石、垂鈴。原儲藏於皇帝居住養心殿
圖源:https://theme.npm.edu.tw/events/107HipHopNight/ch/page-5.html
佛教起源於印度,是構成亞洲文化的重要成分。
自西元前六世紀釋迦牟尼創教以來,至十二世紀末回教徒大舉入侵為止,歷經一千七百餘年的發展。
在佛教發展的過程中,教理與時俱進,宗教內容不斷充實,思想體系也愈趨完備,
隨著各個王朝統治階級的護持推廣、僧侶不斷弘揚、以及商旅往來等,印度佛教信仰日益擴大,
影響及於中亞、中國、西藏、蒙古、斯里蘭卡、東南亞等地。東北亞因與中國往來頻繁,佛教也順勢傳到了朝鮮半島與日本。如今,佛教已在亞洲各地綻放出豐富多元的文化花朵。
亞洲各地的佛教造像或經典雖然都以解決眾生痛苦,傳達成就佛果等宗教訊息,
但各地的文化沃土有別,在當地養分的滋潤下,發展出許多「同源異流」的地方特色,
造就出千變萬化的佛、菩薩、天王、護法等形象,與各式不同的寫經方式與裝裱形制,使得亞洲佛教藝術顯得異彩紛呈、璀璨奪目。
本展覽分為「誕生的喜悅」、「佛陀的智慧」、「菩薩的慈悲」、「經藏的流轉」和「密教的神奇」五單元,
以時間為軸,將各地的佛教造像與經典等並列,呈現佛教藝術的「不變」與「變」。
引領觀眾欣賞同一時期、不同地區的佛教藝術之美,以及其深邃的宗教哲理。
第一單元
誕生的喜悅
傳說中,迦毗羅衛國太子悉達多從其母摩耶夫人的右脇而生,繼而腳踏七步,步步生蓮,指天指地,宣告:「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其後便有龍王吐出香水為太子洗浴。這則傳奇故事中的悉達多太子,就是後來的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而也因此通稱佛誕日為「浴佛節」。直至今天,每逢農曆四月初八的佛誕日,許多佛寺仍舉辦「浴佛」的宗教儀式。現存許多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誕生佛像或與「浴佛節」的儀式有關。
第二單元
佛陀的智慧
深具智慧的釋迦牟尼佛悟得解脫之道,祂是早期佛教所獨尊的宗教導師,但是主張「眾生皆有佛性」的大乘佛教,
卻認為在不同的時空中,還有許多佛的存在,如彌勒佛、無量壽佛、藥師佛等。
亞洲各地的佛像,或受印度影響,或從中國汲取養分,隨著各地佛教文化的日趨成熟,發展出獨特的藝術風格,並反映在各類佛陀的圖像中,形成不同的地方與民族特色。
第三單元
菩薩的慈悲
「利他精神」是大乘佛教的精髓,發願度化眾生的菩薩就是大乘佛教最佳的代表。
菩薩種類眾多,其中,以即將在未來世成佛的彌勒菩薩和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尤受信眾推崇,造像數量可觀,流傳時間最長、分佈地區也最廣。
同時,在佛教傳播的過程中,菩薩的信仰和圖像也與各地文化緊密結合,發展出與印度截然不同的菩薩圖像,例如中國的送子觀音、大理國的易長觀音等。
第四單元
經藏的流轉
釋迦牟尼所說的教法最初以口語傳承,釋迦牟尼本人也認為教法應以當地的語言來傳授。
進入文本時代,主要先是梵文、巴利文,後隨著佛教在各地的傳播,而有漢文、藏文、西夏文、蒙文、滿文、緬甸文等各種版本的佛典。
經典以多種文字並存遂成為佛教文化的一大特徵。 本單元選展院藏各類佛典。
以文字而論,包含前述漢文、藏文、滿文、西夏文等;技法含刻印、寫繪與織繡等;年代則橫跨10世紀後半至20世紀初。
第五單元
密教的神奇
密教即「秘密佛教」,為佛教在印度發展的最後階段。此時為與印度教抗衡,佛教在以唯識哲學為基礎的本尊觀想法中,
吸收了印度傳統的咒語、設壇(曼荼羅)、火供等儀式,並出現了大量多面多臂、
忿怒相與女性尊等尊像。密續(Tantra,密教典籍)依據成立年代以及內容,
一般可分為「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四類,而無上瑜伽又可分為「父續」與「母續」。
在中國唐代和日本的密教,以行續與瑜伽續為主,而西藏的密教,則以無上瑜伽為特色。密教美術的內容豐富,風貌多元。
八吉祥是藏傳佛教最常見的一組吉祥符號
寶傘、雙魚、寶瓶、妙蓮、右旋白螺、吉祥結、勝利幢、金輪
長壽寶瓶
藏式佛塔 內供白玉無量壽佛
供養曼荼羅
紫禁城慈寧宮的藏品
供養曼荼羅
紫禁城慈寧宮的藏品
向以典藏無數動人心魄的名家巨跡,與鬼斧神工的巧作逸品聞名。
多年來一直透過辦理各式展覽、影片和新媒體裝置,期望能將故宮典藏的文物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
自嘉義南部院區開館以來,更致力於推出國寶系列展覽,期待藉由基地與接觸面的增加,擴散這些璀璨與美好。
人氣國寶文物,件件都有其珍貴的理由、美麗的所在、製作的點滴和背後的意義。本展以「人氣國寶展」為名,期望能拉近您與國寶之間的距離。
今次許多展件,如翠玉白菜與玉鴨(分檔展出)、犧尊、鰲魚花插、嬰兒枕、銅鐘等都是在廣受好評的「國寶總動員」與「國寶迷宮」影片裡粉墨登場的人氣角色。
戰國中期嵌綠石金屬絲犧尊
本作牛隻雙耳挺立,身軀壯碩,曲線自然四足結實
背上有蓋可注酒,傾倒時自口部流出
全器觀看似簡潔,細察則裝飾繁複,嵌以多種金屬絲及綠松石,呈現戰國時代令人驚嘆的金銀絲鑲嵌工藝
圖源:https://event.moc.gov.tw/sp.asp?xdurl=ccEvent2016/ccEvent_cp.asp&cuItem=2426918&ctNode=676&mp=1
北宋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水仙盆器無一絲開片,幾近完美。
十八世紀成為乾隆皇帝的收藏品,皇帝品鑑之餘為之作詩,並讓皇帝作坊的工匠為水仙盆特製抽屜木座
將一本臨摹宋元名家的習作放在裡面將一種個人手記和經典宋瓷同時並藏的含意
圖源:青銅饗宴:古代的禮儀與樂曲
可以觸碰體驗的展品
互動式體驗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 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 9:00-17:00(週一休館)
☎ 05-3620777
🔗 https://south.npm.gov.tw/
留言列表